初審編輯:胡中喆
責任編輯:張帆
平陰縣東阿鎮(zhèn)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。這里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,美麗富饒,人文薈萃,令人神往,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。
東阿鎮(zhèn)歷史悠久,原名谷城鎮(zhèn),為原谷城縣城所在地。相傳此地盛產(chǎn)五谷,神農(nóng)曾于此遍嘗五谷,因此得名“谷城”。因?qū)以馑?,歷史上東阿縣城曾多次遷徙,明洪武八年為避水害,知縣朱真將縣城遷于此地。自明朝洪武八年至1947年,東阿鎮(zhèn)一直為東阿縣城所在地,時間長達600年。1947年,東阿縣城遷至黃河北岸的銅城鎮(zhèn)(今銅城街道辦事處)。東阿鎮(zhèn)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水陸交通發(fā)達,曾是聞名遐邇的貨物集散地和交易場所,尤其是每年春秋兩季的廟會規(guī)模宏大。自明朝萬歷年間直到抗戰(zhàn)時期,東阿廟會一直興盛不衰,吸引著千里之外的上海、浙江、廣東一帶客商紛至沓來。
迷人的東阿鎮(zhèn)古老而滄桑,有許多著名風景、名勝古跡。古東阿八景,有七景在平陰,其中四景在東阿鎮(zhèn),它們分別是“歸臺遺井”“黃石仙蹤”“狼溪春水”“虎窟秋風”。
歸臺遺井,位于東阿鎮(zhèn)城南,有齊國名相管仲所建“三歸臺”,三歸即民人歸、諸侯歸、四夷歸,意為天下歸于齊國。臺邊有井,名為管仲井。
黃石仙蹤,在東阿鎮(zhèn)北谷城山,也叫黃石山,據(jù)《史記》記載,張良得遇圯上老人秘授兵法。并云:十三年后,濟北谷城山黃石即我矣!之后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(yè),果然于十三年后,在谷城見到山上的巨大黃石,遂建黃石公祠以祭之。
狼溪河水,狼溪河發(fā)源于洪范諸泉,流經(jīng)東阿鎮(zhèn)全境匯入黃河。狼溪河從東阿古城穿城而過,把東阿城分成東城和西城,東城和西城之間有明代建造的永濟橋相連接。
虎窟秋風,東阿鎮(zhèn)西邊有虎窟山,又名獅耳山,山上有一百多種中草藥,山上有白虎洞和聽風洞,秋風起時,在洞中聽得聲如波濤,連綿不絕,震人心魄。
東阿鎮(zhèn),歷史悠久名人輩出,是古代著名軍事家黃石公和明朝政治家于慎行的故鄉(xiāng)。于慎行出生于東阿鎮(zhèn)的衙前村,少年聰穎,后官至太子少保,禮部尚書,東閣大學士,曾擔任萬歷皇帝的老師,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。著有《讀史漫錄》《谷城山館文集》等?!睹魇贰穼λ脑u價是“學有原委,貫穿百家”“神宗時文學為一時之冠”。
東阿鎮(zhèn)的特產(chǎn),聞名遐邇。
阿膠是東阿鎮(zhèn)的著名特產(chǎn)之一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制作工藝,阿膠以驢皮為主要原料,采用特定的水質(zhì)和草藥資源,熬制而成,成品呈琥珀狀,透明,無臭味,是傳統(tǒng)的滋補佳品,東阿鎮(zhèn)的阿膠因其優(yōu)質(zhì)的原材料和獨特的制作工藝而享譽海外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由當?shù)氐陌⒛z作坊和濟南阿膠作坊合并,成立了平陰阿膠廠,生產(chǎn)的“?!弊峙瓢⒛z,馳名中外,是國家金牌產(chǎn)品。
東阿鎮(zhèn)豆腐是平陰的特產(chǎn)和名吃。以香濃、細嫩、爽滑可口、久燉不爛等特點著稱,深受人們喜愛。東阿豆腐采用當?shù)厣a(chǎn)的大豆和狼溪河水,用鹵水點制,加工而成。熱豆腐是東阿鎮(zhèn)著名的小吃,趁熱氣未散,將剛出鍋的豆腐切成小方丁,澆上蒜醬、韭花醬或辣醬趁熱食用,甚是惹人喜愛。每逢清晨,賣豆腐的人們走街串巷,到處都是動聽的叫賣聲和梆子聲,勾起了人們的食欲。外地人到東阿鎮(zhèn),一定要品嘗這里的熱豆腐,以滿足自己口腹之欲,既是舌尖上的滿足,也是心靈上的愉悅。
東阿鎮(zhèn)燒餅,歷史久遠,數(shù)“李記橋頭燒餅”名氣最大,因燒餅店鋪位于狼溪河橋東頭而得名。它吸取了各種名燒餅的做法,保持了香甜兩面黃,外撒五香芝麻內(nèi)擦酥這一傳統(tǒng)特色,專做五香雙酥脆芝麻燒餅。其特點是,制作精良,用料考究,外酥里嫩,香酥可口,外形美觀,雙面金黃,營養(yǎng)美味。它采用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,使用棗木炭烘烤,采用吊爐和鐵板烘制兩種方式。使用老酵母和面,用狼溪河的優(yōu)質(zhì)水,取用當?shù)禺a(chǎn)的五香調(diào)料和芝麻葵花仁,獨家烘做五香椒鹽,做的燒餅香酥美味,令人垂涎欲滴。
東阿鎮(zhèn)醬菜,又稱五香疙瘩,包瓜,已有130多年的歷史,也是遠近聞名的土特產(chǎn)之一,其獨特的風味和制作工藝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
東阿鎮(zhèn)是我工作過的地方,承載了我的許多記憶。那是1979年的秋天,組織和領(lǐng)導重視和關(guān)懷,把我從平陰一中調(diào)入二中任教導副主任,至1981年,又離開這里。兩年多的時間里,我開闊了眼界,增長了見識,見證了平陰二中正規(guī)的教學生活,遇到了嚴肅認真的老校長楊克芳,年輕有為的副校長兼教導主任于志廣,結(jié)識了一大幫博學多才的老師們。他們難忘的形象,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,是我成長路上學習的榜樣和楷模。
莘莘學子,風華正茂,像初升的太陽,剛開始綻放的花朵,陽光又燦爛。他們求知若渴,努力學習,為考上大學或中專而努力拼搏,后來都功成名就,奔赴各地,為振興中華,貢獻力量。
星期天節(jié)假日,我曾參觀游覽這里的大好河山、名勝古跡,親眼觀賞東阿鎮(zhèn)的美景。我去過狼溪河,爬過獅耳山、少岱山、黃石山,到過永濟橋、東阿古城,去過平陰阿膠廠,吃過東阿豆腐、東阿燒餅和東阿醬菜。東阿鎮(zhèn)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有著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。
我曾去東阿鎮(zhèn)古城趕東阿大集,集市上商賈云集,人來人往,川流不息。街道兩旁,擺滿了貨攤,美食美味,蔬菜瓜果,各種商品,琳瑯滿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品嘗美食小吃,領(lǐng)略獨特風味,一身的疲憊頓時不翼而飛。那熱氣騰騰的包子和香噴噴的熱豆腐,真是好吃極了。
我爬過獅耳山(又名虎窟山、龍鳳山),山高海拔250米,形似龍鳳虎獅,百姓望山形起名,俗稱“獅耳山”。山崖下有天然石洞和清泉,山脈層巒疊嶂,峰嶺交錯,樹木蒼翠,風景奇絕,山坡上覆蓋著茂密的植被,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實的地毯,實為旅游之勝地。山上有觀音堂、三圣殿、虎窟洞,因東晉十六國之時,南燕建平年間,濟南太守胡咨得虎于洞中,故稱為“虎窟山”。這時我想起了那首民謠“小黑驢白肚皮,粉鼻子粉眼粉蹄子,獅耳山上來啃草,狼溪河里去喝水,永濟橋上遛三遭,少岱山上打個滾,至冬宰殺取其皮,制膠還得陰陽水”,民謠中的獅耳山,因圣藥阿膠而聞名。小黑驢吃了獅耳山含中草藥的草,身上有了藥性,黑驢皮經(jīng)過浸泡,加上各種中草藥,經(jīng)過一道道工序熬制成阿膠,有著補身健血之功效,遂被冠以“阿膠”之稱號。
我去過永濟橋,悠悠漫步,徐徐而行,一縷清風,輕輕拂過臉厐;橋下涓涓河水,穿橋而過,流水潺潺,碧波蕩漾;近看橋身古樸典雅,雕刻精美,古老的永濟橋經(jīng)歷了百年滄桑,見證了東阿鎮(zhèn)的歷史變遷。永濟橋原名狼溪橋,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(I500年),是濟南市現(xiàn)存最大跨度的石拱橋。它為單孔券形石橋,橋洞內(nèi)由青石拱券而成,兩側(cè)橋洞上端各砌一浮雕龍頭,橋面鋪石板,中部高,兩端低,呈弧形狀。橋兩側(cè)由方體望柱和欄板構(gòu)成橋欄,欄板30塊,上刻花卉圖案,在橋欄兩端引橋部砌石墻與橋欄相連。永濟橋?qū)蛄旱膶嵱脙r值和藝術(shù)價值完美結(jié)合,為東阿鎮(zhèn)的交通運輸及經(jīng)濟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。1995年12月20日,永濟橋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3年3月5日,永濟橋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我還記得,多年后我擔任了平陰縣委宣傳部部長,曾多次帶領(lǐng)客人來東阿鎮(zhèn)觀賞美景,參觀學習。我曾陪同原《人民日報》副總編翟向東同志前來東阿鎮(zhèn),游覽少岱山,他神情肅穆,感慨萬分。后來他寫了文章《愧憾》,文中說“東阿舊地重游,臨永濟橋,登少岱山,這里是吳鴻漸烈士犧牲就義的地方”?;貞浟伺c吳鴻漸同志共同戰(zhàn)斗的歲月,吳鴻漸烈士是北京大學的學生,后來到泰西特委,翟向東曾與之并肩戰(zhàn)斗。后來吳鴻漸任平陰縣委副書記,不幸被捕犧牲,年僅24歲,翟向東不知戰(zhàn)友的籍貫何處,心中感到非常愧疚和遺憾。
我陪同他來到黃石山,東阿鎮(zhèn)黨委宣傳委員蘇樹珍同志侃侃而談,繪聲繪色地介紹了黃石山的來歷,講了著名軍事家張良向黃石公拜師的故事。翟老百感交集,聽得津津有味,他拾級而上,參觀游覽,并在黃石洞前與我們合影。至今我還保留著當年的照片,留下了珍貴的紀念。
我常來東阿鎮(zhèn),還因為宣傳委員蘇樹珍同志,是全縣最好的宣傳委員。他高大魁梧,飽經(jīng)風霜,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(jīng)驗。做過公社秘書,有深厚的文字功底,他出口成章,侃侃而談,善于交際,迎來送往,各項宣傳任務,都能圓滿完成,成為全縣宣傳工作的一面旗幟。我常來這里與他促膝長談,交流工作體會,聽取工作建議,共商宣傳工作大計。我經(jīng)常帶客人來游覽學習,他總能熱情接待,讓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。蘇樹珍同志雖已去世多年,但他那高大的形象,永在我的心中。
東阿鎮(zhèn)是個美麗的地方,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現(xiàn)在的東阿鎮(zhèn)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日新月異,已是舊貌換新顏。祝愿東阿鎮(zhèn)越來越美,人民生活越來越好,更加幸福美滿。
初審編輯:胡中喆
責任編輯:張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