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于琳琳
位于五龍?zhí)豆珗@東南角的濟南紅色文化新地標——中共山東早期歷史紀念館有望6月中旬竣工。新黃河記者了解到,該項目以中共山東省委機關舊址為核心,拆除遮擋省委機關舊址的原省黨史陳列館和原省文物總店,新建一座展館,并對原T形樓進行改造修繕,同時復原東流水街。
那么,這里提到的東流水街是一條什么樣的街,承載著什么樣的歷史印記,又將如何復原?
東流水街原位于濟南老城西門外北側、護城河以西,因眾多泉水在此交匯向東流入護城河,故名“東流水”。東流水古稱“船巷”,因群泉競涌東流護城河而得名。昔日東流水南起大板橋街,北至銅元局前街,西臨五龍?zhí)丁⒔页氐?。東流水街長410米、寬4.5米,這一帶古時是大明湖所在,后來隨著時代變遷,此處的湖湮沒,東流水街也逐漸荒廢沒落。
古溫泉、月牙泉、漪園(張家園)、“宏濟堂”等多家膠廠……蒲松齡在一首詩的小引中曾這樣描繪濟南東流水一帶的風光:“朱門向西,綠水東流。竹塢臼鐺,輞川相似;煙波亭榭,金谷還同。繞欄之徑三叉,入戶之溪九曲。扉臨隘巷,每多長者之車;檻鳥垂楊,時系達官之馬。”清代著名藏書家周永年曾在此居住,1910年成立的官立初級女子示范學堂(民國改名為山東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)也誕生于此。
這條街與中共山東省早期黨組織也有著密切聯系。中共山東省委領導機關舊址位于原東流水街105號院內存留下來的二層小樓。據介紹,當年此處僻而不塞,與附近小胡同四通八達。中共一大代表、山東黨組織創(chuàng)始人王盡美、鄧恩銘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,任弼時、鄧中夏、關向應等來魯視察工作時也曾在此居住。1925年3月,中共山東地方執(zhí)行委員會在此正式成立,這里成為大革命時期山東革命運動的策源地和指揮中心。王盡美曾在此寫下了《長江歌詞》抒發(fā)愛國熱忱。1929年又寫下了“無情最是東流水,日夜滔滔去不停。半是勞動血與淚,幾人從此看分明”,反映了當時工人階級的生活。1985年辟建五龍?zhí)豆珗@,拆除周圍民居,獨保留此樓原貌。這是迄今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大革命時期革命舊址,1977年被公布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山東省和濟南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黨員教育基地。
新黃河記者了解到,呼應歷史文脈,恢復歷史印記,東流水街的復原包括更換青石板并南延、設置景觀石、移置東流水街刻名石至交叉口綠地拐角處、設置景觀小品和綠化種植等,當然還有展示部分街景記憶。相關人士表示,東流水街作為濟南城歷史變遷的見證,承載著濟南人民的老城記憶,同時也是紅色文化主題展陳區(qū)的重要街道,起到連接紅色主題展陳區(qū)和紅色主題公園的重要作用,復原有著重大的歷史文化意義。
6月10日上午,“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”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新聞發(fā)布會首場發(fā)布會在龍奧大廈舉行。會上,歷下區(qū)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、教育工委書記王海清詳細介紹了歷下區(qū)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方面采取的特色做法。記者了解到,歷下區(qū)推出“文藝+理論”的歷下宣講模式,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