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胡中喆
責任編輯:張帆
林苓,女,漢族,1975年2月生,平陰縣東阿鎮(zhèn)南市村村民。多年來,她辛勤耕耘著自家的土地,用汗水澆灌著生活的希望。然而,2021年,公公突發(fā)腦血栓,生活不能自理,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,讓她的生活重心發(fā)生了巨大轉變。但她沒有絲毫退縮,毅然挑起照顧公公的重擔,用日復一日的堅守,演繹著一段溫暖人心的養(yǎng)老孝親故事。在照顧公公的同時,她還積極參與村里事務,用心培育子女,注重家風建設,贏得了鄰里的廣泛贊譽,成為了東阿鎮(zhèn)孝老愛親的標桿人物,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床前盡孝,詮釋至純親情
2021年,公公因腦血栓臥床不起,失去行動和自主表達能力。林苓毫不猶豫承擔起照顧責任,三年半如一日。
飲食上,她精心準備每一頓飯。為讓公公營養(yǎng)充足,用破壁機把精心挑選的食材打成糊,搭配蔬菜、肉類、谷物,還根據(jù)口味和身體狀況調整食譜。比如,公公喜歡吃玉米,她就會經常用新鮮的玉米打成糊,還會在里面加入一些紅棗和核桃,增加營養(yǎng)又改善口感。
個人衛(wèi)生護理方面,林苓自費買理發(fā)推剪給公公理發(fā),每天認真洗漱、刮胡子。她深知長期臥床易生褥瘡,定時為公公翻身、按摩,這看似簡單的動作,在三年半的時間里重復了無數(shù)次。每一次翻身,她都會仔細查看公公的身體狀況,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(xiàn)問題的地方。
夜里,她在公公護理床旁搭小床,只要公公發(fā)出聲音,她立刻查看。有次深夜公公呼吸急促,她憑借經驗調整睡姿、輕拍背部,化解危險。長時間的照顧讓他們形成默契,公公的眼神、聲音,她都能準確理解需求。
言傳身教,培育優(yōu)良家風
林苓深知,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幸福的基石,也是子女成長的重要保障。因此,在照顧公公的同時,她始終將子女的教育和家風培養(yǎng)放在重要位置。
她育有三個女兒,大女兒已步入婚姻殿堂,生活美滿幸福。而正處在學業(yè)關鍵階段的二女兒和三女兒,更是她心中的牽掛。盡管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寬裕,照顧公公還需要額外的花費,但她從未在子女教育上有過一絲一毫的吝嗇。二女兒和三女兒深知家庭的不易,學習格外刻苦,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。
除了關注學業(yè),林苓更注重培養(yǎng)女兒們正直善良的品德。她時常給女兒們講述自己在照顧公公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告訴她們要懂得感恩、有責任感。她以身作則,讓女兒們看到什么是孝順和善良。在林苓的影響下,三個女兒都十分懂事,對待長輩尊敬有加,對待他人友善真誠。在家里,林苓還制定了一些簡單卻意義深刻的家規(guī),比如要誠實守信、尊老愛幼、樂于助人。這些家規(guī)不僅約束著女兒們的行為,更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她們的價值觀。
推己及人,助力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
林苓盡管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了照顧公公身上,但她并未把自己完全封閉在家里。作為南市村的公益崗人員,她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工作,始終心系村民。村里組織人居環(huán)境提升活動時,她主動報名參加,不顧照顧公公的疲憊,拿著掃帚認真清掃街道,還積極向村民宣傳環(huán)保知識,帶動大家一起愛護村莊環(huán)境;村里舉辦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,她又化身 “愛心媽媽”,用自己的溫暖陪伴孩子們,給他們講故事、輔導作業(yè),讓孩子們感受到關愛。
面對生活的重重壓力,林苓始終保持著樂觀、陽光的心態(tài)。她總是面帶笑容,無論是照顧公公時,還是參與村里的工作,她的笑容都極具感染力。在她的影響下,村民們在面對生活困難時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。曾經有位村民因家中瑣事心情低落,林苓知道后,主動前去安慰,用自己的經歷鼓勵他,讓他重新振作起來。
林苓的孝老愛親事跡在東阿鎮(zhèn)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傳頌,周邊村莊的村民們紛紛前來向她取經。她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,鼓勵大家在生活中踐行孝道。在她的帶動下,東阿鎮(zhèn)尊老愛幼、互幫互助的社會風氣日益濃厚,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家風建設,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融洽。許多年輕人在她的影響下,主動承擔起照顧家中老人的責任,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。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不僅讓村莊充滿了溫暖和活力,也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。(通訊員 韓志穎)
初審編輯:胡中喆
責任編輯:張帆